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丹波
张淑兰
牛慧彦
陆景明
机构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沈阳,沈阳,沈阳,沈阳
关键词
子宫内膜内异症; 疾病模型,动物; 小鼠,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明胶酶B; 基因表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1.7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裸鼠模型 ,并对其相关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取人分泌晚期子宫内膜 ,剪碎 ,置入裸鼠盆、腹腔不同部位 ,内异症 (EM组 )和非内异症 (NEM组 )裸鼠各 2 4只 ;对照组 :3只裸鼠 ,同法将人大网膜组织置入裸鼠盆、腹腔不同部位。各组裸鼠分别于置入后第 5、15、30天随机脱颈椎处死 ,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 ,并留取异位病灶 ,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RT PCR法检测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mRNA表达 ,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异位病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 内膜置入 5d ,即见异位病灶牢固黏附 ,血液供应丰富。光镜下见腺体细胞及散在间质细胞 ,且随时间延长 ,异位病灶与裸鼠组织融合越明显。 15d时 ,电镜下可见异位病灶内炎性细胞增生、浸润最明显 ,30d时腺细胞中细胞器消失 ,但仍可见分泌颗粒 ,核染色质聚集 ,并有凋亡趋势。与在位内膜比较 ,异位病灶VEGF、MMP 9mRNA表达增强 (P <0 0 5 ) ,异位内膜置入第 15天时表达最强 (VEGF :EM组为 1 11± 0 13、NEM组为 1 10± 0 11;MMP 9:EM组为 1 0 0± 0 11、NEM组为 0 99± 0 0 8) ,第 30天时有所下降 (VEGF :EM组为 0 85± 0 1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显微切割取材方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J].
王丹波 ;
欧阳玲 ;
陆景明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1) :62-63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对治疗的意义 [J].
郎景和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11)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