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对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预测方法的改进
被引:7
作者
:
赵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赵立强
邹洪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邹洪岚
刘平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刘平礼
机构
:
[1]
西南石油学院
来源
:
天然气工业
|
1998年
/ 05期
关键词
:
碳酸盐岩,酸化压裂,作用,距离,模型,温度分布,方法;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
082002 ;
摘要
:
酸液滤失量是压裂液滤失量的数倍,在裂缝中穿透的距离将对酸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碳酸盐岩酸压施工的模拟计算中,它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碳酸盐岩酸压中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考虑酸液流动过程中裂缝横截面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采用输运公式建立了酸液在缝中的流速分布方程,引入了δ函数,考虑了注入点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根据酸液滤失判断有效作用距离的新方法,采用反应与滤失双重标准予以判定,使得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计算更合理。模型考虑了同离子效应、温度场、酸岩反应热等因素的影响,较以前的模型更为准确地预测了酸液有效作用距离,从而为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效果预测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9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