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哲学家论模糊性的本质

被引:1
作者
何建南
机构
[1] 五邑大学社会科学与艺术部广东江门
关键词
模糊性; 本体论; 认识论; 逻辑; 古希腊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 [欧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西方哲学史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探讨了模糊性问题。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提出了模糊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并孕育着现代多值逻辑的萌芽。近代哲学不仅确认了不确定性、模糊性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且进一步分析了“认识本身的模糊性”,并试图揭示其产生的内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23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理想国.[M].(古希腊)柏拉图(Plato)著;张子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  
人类理解论.[M].(英)约翰·洛克著;马昆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M].[法]迪昂 著;李醒民 译.华夏出版社.1999,
[4]  
模糊美学.[M].王明居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5]  
工具论.[M].[希]亚里士多德 著;李匡武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6]  
西方逻辑史研究.[M].江天骥 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
[7]  
狄德罗哲学选集.[M].[法]狄德罗(Diderot) 著;江天骥等 译.商务印书馆.1983,
[8]  
人类理智新论.[M].[德]莱布尼茨(G·W· Leibnixz) 著;陈修斋 译.商务印书馆.1982,
[9]  
模糊集合、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M].[美]L·A·扎德 著;陈国权 译.科学出版社.1982,
[10]  
实验心理学史.[M].[美]波林(E·G·Boring) 著;高觉敷 译.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