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铁硫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47
作者
赵文广 [1 ]
吴明安 [1 ]
张宜勇 [1 ,2 ]
王克友 [1 ]
范裕 [3 ]
汪龙云 [1 ]
魏国辉 [1 ]
车英丹 [1 ]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 合肥工业大学
关键词
庐枞火山岩盆地; 泥河铁矿床; 辉石闪长玢岩; 玢岩型铁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泥河铁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盆地的西北部,矿床中铁、硫储量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硬石膏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泥河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砖桥组和双庙组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侵入岩体主要为辉石闪长玢岩。磁铁矿体呈厚大的透镜状分布于闪长玢岩穹窿顶部,硫铁矿体和硬石膏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砖桥组地层中。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硬石膏、辉石和石英。矿石以磁铁矿-硬石膏-辉石组合为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和筛状结构等。矿区围岩蚀变强烈,自下往上划可分为深色蚀变带、叠加蚀变带和浅色蚀变带,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硬石膏-辉石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和泥化等。泥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液期和四个成矿阶段,即磁铁矿-黄铁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和脉状碳酸盐硫酸盐阶段。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宁芜盆地典型玢岩型铁矿床对比研究,本文认为泥河铁矿床的形成与辉石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属于"陶村式"玢岩型铁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789 / 8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