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盆地王营-刘家煤层气藏成藏机理

被引:6
作者
苏现波 [1 ]
林晓英 [1 ]
柳少波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气藏边界; 煤层气成藏机理; 煤层气聚散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王营-刘家煤层气藏是阜新盆地最具开发前景的两个煤层气藏.从成藏条件(包括煤层空间展布、资源丰度、储层特征、封闭条件)和成藏过程(煤层气的形成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1)王营-刘家煤层气藏主要以多煤层、巨厚煤层为特征.煤层气含量在6~10 m3/t左右,资源丰度巨大;(2)这两个煤层气藏形成于古近纪,新近纪至今为调整改造阶段,二者的边界为平安F2断层;(3)早白垩世末期主煤层就已经成熟并开始生烃(R0=0.5%~0.8%).次生热成因、次生生物成因气并存.喜山期的岩浆活动造成煤的接触变质并发生二次生烃,但影响有限;(4)该煤层气藏形成后的调整与改造都利于煤的储气能力增加;(5)岩墙的存在沟通了所有含水层和煤层,从而造成多煤层统一成藏.图5,参12.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阜新盆地王营矿气藏成因分析 [J].
孟庆山 .
中国煤田地质, 2003, (06) :29-31
[2]   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产出特点 [J].
陈兆山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 (05) :567-570
[3]   阜新煤田煤层气开发选区研究 [J].
赵明鹏 ;
路爱平 ;
周立岱 ;
曹立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01) :28-31
[4]   阜新盆地王营水动力圈闭裂隙型气藏的形成机制 [J].
李明潮 ;
王绳祖 ;
雷崇利 ;
李玉林 ;
杨锡禄 .
天然气工业, 1999, (05) :17-21
[5]   中国煤层气分布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 [J].
赵庆波 ;
李五忠 ;
孙粉锦 .
石油学报, 1997, (04) :1-6
[6]   煤层气藏类型及富集高产因素 [J].
袁政文 .
断块油气田, 1997, (02)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