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盆地构造变形分析及其拗陷机制

被引:11
作者
田在艺
韩屏
机构
[1]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盆地; 地质构造; 拗陷; 凹陷; 犁式正断层; 早第三纪; 老第三纪; 基底断块; 岩石圈; 构造圈; 高导层; 上第三纪;
D O I
10.13937/j.cnki.sjzjjxyxb.1991.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盆地早第三纪基底内断裂构造最普遍的是犁式正断层,盆地内由于地壳向深部粘性增大,水平方向粘性剪切应变也相应增大,导致断层在一定深度以水平剪切方式消失。剪切带以下变形方式主要是拉张作用下的粘性伸展,因此盆地内地壳变形符合上部为脆性变形层及其下部为粘性伸展变形层的双层模式。晚第三纪由断陷转为拗陷是由于上地幔的热衰减和岩石圈热收缩,表现是地表热流值衰减,壳内高导层和上地幔高导层向下回落,盆地发生区域性统一沉降。区域构造环境上,盆地的形成演化受中,新生代大洋扳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作用控制,俯冲于大陆岩石圈之下的洋壳熔融,引起上地幔物质调整形成穹隆体,结果岩石圈引张拉薄,地壳发生断陷。成因类型上,早第三纪时期渤海盆地属于主动型的裂谷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8+2 +2
页数:1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