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谭志梅 [1 ]
燕铁斌 [2 ]
姜文文 [2 ]
陈月桂 [2 ]
吴伟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下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脑梗死早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安慰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同时辅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安慰组电极放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但治疗期间无电流输出。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3周治疗后,发现电刺激组FMA、PASS、BBS、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3.0±1.9)分、(19.5±2.4)分、(14.1±4.0)分和(43.2±5.2)分提高至(23.4±1.8)分、(30.1±1.0)分、(35.7±4.9)分和(83.4±3.8)分;安慰组上述指标则分别由治疗前(10.3±2.6)分、(16.4±3.5)分、(12.7±5.2)分和(40.4±7.2)分提高至(16.2±2.6)分、(24.3±2.8)分、(24.2±6.9)分和(66.8±7.0)分;并且电刺激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安慰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FAC分级也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选患者FMA、PASS、BBS评分与MBI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0、0.644和0.917,均P<0.05)。结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Usefulness of the berg balance scale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lum, Lisa
    Korner-Bitensky, Nicol
    [J]. PHYSICAL THERAPY, 2008, 88 (05): : 559 - 566
  • [2] 实用瘫痪康复.[M].燕铁斌;窦祖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 [3]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
  • [4]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缪鸿石;朱镛连主编;.华夏出版社.1996,
  • [5] 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傅建明
    童仕高
    陈迎春
    姚云海
    李岩
    吴华
    王伟
    李辉
    顾旭东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12) : 926 - 927
  • [6] 低频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随机对照研究
    游国清
    燕铁斌
    Christina W Y HuiChan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09)
  • [7] 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
    伍少玲
    燕铁斌
    刘琦
    马超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03) : 17 - 18+30
  • [8] 简易智力测试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
    伍少玲
    燕铁斌
    黄利荣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3) : 1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