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酯酶同工酶与其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刘正蒙
刘宗培
王春英
张建华
不详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杂种优势; 谱型; 同工酶; 经济产量; 杂交优势; 玉米胚乳; 酶谱; 杂种酶带; 亲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现在已经明确同工酶的大量变异是由遗传基础引起的(J.G.Scandalios et al.1977)因此,在玉米育种中利用同工酶的变异规律,探讨亲本和子代基因的关系及其变异,从理论上阐明玉米育种中的有效途径是有可能的。李继耕等[2]研究了玉米营养生长期杂种与其亲本的酯酶同工酶;Schwartz[3]在玉米胚乳中发现有酯酶同工酶的“杂种酶带”;Beckman[4]在授粉后16天的玉米胚乳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玉米杂种优势预测及亲本选配的初步研究——Ⅰ.杂种一代和二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宋启灵 ;
彭代平 ;
杨正明 .
贵州农业科学, 1982, (01) :30-34
[2]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优势研究——Ⅰ.营养生长期杂种与其亲本的比较 [J].
李继耕 ;
杨太兴 ;
曾孟潜 .
遗传, 1979, (03) :8-11+49
[3]   玉米杂种及其亲本系叶绿体光化学活性和同工酶的研究 [J].
曾孟潜 ;
罗会馨 ;
邵勤田 .
遗传学报, 1979, (01) :39-39
[4]  
Biochemical basis of hybrid vigour. The genetics of grain weight of Oryza sativa[J] . V. K. Gupta,S. P. Sing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7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