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水热法合成LiFePO4的形貌和反应机理
被引:23
作者
:
庄大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庄大高
赵新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新兵
曹高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曹高劭
米常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米常焕
涂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涂健
涂江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涂江平
机构
:
[1]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2005年
/ 12期
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合成;
形貌;
D O I
:
10.19476/j.ysxb.1004.0609.2005.12.024
中图分类号
:
O614.11 [碱金属(ⅠA族)元素];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以分析纯的FeSO4、H3PO4和LiOH为原料,用水热合成法得到纯度高、结晶好的纳米LiFePO4。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当实验温度为120~150℃,时间为5~15 h时,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LiFePO4从不规则的纳米颗粒团聚体逐渐生长为厚200 nm、长800 nm左右的规则矩形薄片。研究发现,在合成过程中,首先合成中间产物Li3PO4,然后与Fe2+反应形成LiFePO4。水热合成产物经550℃聚丙烯裂解碳包覆处理后,以0.05C充放电,可逆电容量达到163 mA.h.g-1,以0.5C充放电,可逆电容量达到144 mA.h.g-1。
引用
收藏
页码:2034 / 20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J].
张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宝
;
罗文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文斌
;
李新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新海
;
王志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志兴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5,
(02)
:300
-304
[2]
LiFePO新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J].
施志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施志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晨
;
杨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勇
.
电化学,
2003,
(01)
:9
-14
[3]
Reactivity,st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lithium iron phos-phates. Yang S,Song Y,Zavali P Y,et al.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 2002
←
1
→
共 3 条
[1]
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J].
张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宝
;
罗文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文斌
;
李新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新海
;
王志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志兴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5,
(02)
:300
-304
[2]
LiFePO新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J].
施志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施志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晨
;
杨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勇
.
电化学,
2003,
(01)
:9
-14
[3]
Reactivity,st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lithium iron phos-phates. Yang S,Song Y,Zavali P Y,et al.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 20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