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传毒专化性与病毒附着蛋白的关系

被引:6
作者
吴云锋
周广和
柳树斌
机构
[1]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
[2]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
[3] 韩城市植保站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蚜传病毒; 病毒附着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3 [半翅目害虫];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用免疫荧光标记研究发现.挑蚜下颚口针有非持久性病毒WMMV-2和TEV的病毒附着位点,距口针尖端45~60μm,结合区全长约45~55μm,病毒附着蛋白含有α-D-甘露糖残基。用O.2%DOC溶液处理1h可破坏病毒附着位点。用0.2%DOC处理蚜虫后,分别构取PAV和GPV,结果禾谷缢管蚜传播GPv和PAv的能力显著降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则不能传播GPV和PAV。从禾谷经管蚜虫体提取的RP1和RP2分子量分别约为83kD和57kD。从桃蚜口针中分离到一种相关组分,其分子量为76kD。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桃蚜口针中病毒附着位点的免疫荧光标记定位 [J].
吴云峰,魏宁生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28-30
[2]   大麦黄矮病毒(BYDV-GPV)的循回传播机理 [J].
吴云峰 ;
李毅 ;
魏宁生 ;
成卓敏 ;
周广和 ;
杜志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