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康村组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10
作者
旷红伟
牛世忠
陈晓龙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沉积盆地研究所
[2] 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
[3]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才交流中心 北京
[4] 江汉石油学院物探系
[5] 湖北荆州
[6] 吉林松源
[7] 河南南阳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康村组; 储层;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大宛齐油田是迄今为止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产层最浅的油田 ,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通过岩心和薄片的观察、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 ,对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深入研究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大宛齐地区康村组砂岩主要由一套不同粒级的岩屑砂岩组成 ,总体上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成熟度也不高。主成岩作用是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 ,成岩环境为略偏碱性—中性的干旱环境 ,埋藏深度浅 ,地温梯度较低 ,现今储层正处于早成岩阶段A亚期 ,孔隙度的演化也相应地可分为快速压实、孔隙度快速降低阶段和稳定压实、方解石胶结物快速增加阶段。控制成岩作用的主因素是储层的埋深、储层岩石成分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库车坳陷新生界低弯度河三角洲沉积 [J].
旷红伟 ;
高振中 ;
彭德堂 ;
刘学峰 ;
何幼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25-28
[2]   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J].
张有瑜 ;
罗修泉 ;
宋健 .
现代地质, 2002, (04) :403-407
[3]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新生代介形类与沉积环境 [J].
孙镇城 ;
渠永宏 ;
李东明 ;
杨藩 ;
冯晓杰 ;
杨平 ;
王洪江 ;
王敏 .
现代地质, 2000, (02) :123-132
[4]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J].
夏义平 ;
柴桂林 ;
汪昌贵 ;
刘万辉 .
现代地质, 2000, (02) :185-190
[5]   中国西北及中亚区域构造研究中的地层问题 [J].
何国琦 .
现代地质, 1999, (02) :87-89
[6]  
陆相储层沉积学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林壬子,张金亮主编, 1996
[7]  
沉积岩石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冯增昭主编, 1993
[8]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郑浚茂,庞明编著, 1989
[9]  
油气储层的孔隙结构. 罗蛰谭. 科学出版社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