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地质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8
作者
骆银辉 [1 ]
周道银 [2 ]
朱荣华 [2 ]
和勇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关键词
“三江”并流; 气候特征;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形成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结合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地形地貌特征,论述了"三江"并流区的生态环境分类及其结构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各类生态环境的形成机制:"三江"并流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与"三江"并流区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三江"并流区的立体气候和相应的生态环境;植被的持水与蒸腾作用反过来改善空气湿度,促进区域降水,因而生态环境与区域气候呈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提出了保护和改善"三江"并流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具体措施:一是封山育林,在荒漠区植树造林,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率;二是保护湿地资源,修建水库和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三是"三江"并流区水电与矿产开发过程中要严把环保关,防止植被进一步毁坏。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吴国雄 ;
毛江玉 ;
段安民 ;
张琼 .
气象学报, 2004, (05) :528-540
[2]   气候变化和植被关系研究方法探讨 [J].
王连喜 ;
杨有林 ;
何雨红 ;
郑有飞 .
生态学杂志, 2003, (01) :43-48
[3]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Ⅰ:初步模拟结果 [J].
郑益群 ;
钱永甫 ;
苗曼倩 ;
于 革 ;
孔玉寿 ;
章东华 .
气象学报, 2002, (01) :1-16
[4]   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J].
孙岚 ;
吴国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1) :59-69
[5]   陆面过程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SSiB与IAP/LASG L9R15 AGCM耦合及其模式性能 [J].
孙岚 ;
吴国雄 ;
孙菽芬 .
气象学报, 2000, (02) :179-193
[6]  
常月明.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其治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