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及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探讨

被引:7
作者
李坤刚
鞠美庭
李智
文兴
汪彬彬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计算模型; 生态赤字;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8.10.038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分别计算生产足迹、输入输出足迹以进行生态足迹来源的分析;将淡水资源足迹纳入模型;计算生态承载力时结合资源产出法以克服生态足迹模型的空间互斥性;计算CO2吸收用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天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消费足迹大于生产足迹,依赖外部输入资源抵消部分生态赤字,这一点在淡水足迹的输入上尤其明显;另外,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要大于传统算法的结果,一方面因为传统算法中承载力由于空间互斥性被低估,另一方面修正后的模型考虑了CO2吸收用地的承载力。最后,提出了缓解天津市生态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2]  
生态容量及环境价值损失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刘年丰主编, 2005
[3]  
能源规划与系统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邱大雄 主编, 1995
[4]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
Wackernagel, M ;
Onisto, L ;
Bello, P ;
Linares, AC ;
Falfán, ISL ;
García, JM ;
Guerrero, AIS ;
Guerrero, C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37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