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数字不平等:非政府组织微博影响力是怎么形成的?

被引:7
作者
黄荣贵
桂勇
机构
[1]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微博影响力; 议题; 非政府组织; 组织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论文以28个劳工非政府组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发布的11791条微博的被转发和被评论情况为例,使用多层次回归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博空间的数字不平等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工非政府组织的线上影响力相对较弱,不同组织的线上影响力仅具有较低水平的差异。组织的线下特征对线上影响力无显著影响,但组织的微博使用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线上影响力的组织间差异。就微博文的线上影响力而言,微博文所涉及的话题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粉丝数、标签话题与原创微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正效应,原创率则对被转发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之,自媒体空间的数字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微博文所涉及的话题而不是线下组织特征对线上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52+185 +185-18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团干部微博影响力分析 [J].
汪永涛 .
中国青年研究, 2013, (09) :48-53
[2]   法院微博影响力实证检验:一个传播学的分析框架 [J].
赵琦 .
求索, 2013, (04) :197-199
[3]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与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J].
白贵 ;
王秋菊 .
河北学刊, 2013, 33 (02) :171-174
[4]   论微博的“双面效应” [J].
周敏 .
东南传播, 2012, (07) :86-89
[5]   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 [J].
喻国明 .
人民论坛, 2011, (34) :9-11
[6]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J].
代玉梅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18 (05) :4-11+109
[8]   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特点探析 [J].
宋好 .
今传媒, 2010, 18 (11) :96-97
[9]   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J].
夏雨禾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04) :60-6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