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旅游发展综合评价及空间结构系统构建

被引:25
作者
陈淑兰
机构
[1] 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综合评价; 空间结构系统; 中部六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02.02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文章在利用AHP分析法以及熵技术对中部六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认为河南省、湖北省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中部六省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在进一步探讨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空间基础后,根据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应以7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一级发展极核,以八大跨区旅游圈为基本旅游延伸面,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长江旅游带等跨区域的旅游经济带,形成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多极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圈层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空间布局研究 [J].
陈淑兰 ;
刘立平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382-386
[2]   基于城市体系的中部6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J].
韩玉刚 ;
吉文帅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02) :190-192
[4]   鄂湘赣皖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空间布局研究 [J].
吕桦 ;
钟小根 ;
毛端纤 ;
刘春燕 ;
毛建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95-98
[5]   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J].
马晓冬 ;
司绪华 ;
朱传耿 .
人文地理, 2007, (04) :16-20
[7]   中部六省旅游区域合作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J].
许韶立 ;
席建超 .
湖北社会科学, 2007, (06) :68-71
[8]   中部崛起中的六省旅游联动发展 [J].
李娟文 ;
倪外 ;
隋文平 .
经济地理, 2007, (02) :323-326
[9]   基于熵权的城乡结合部地域特征属性模糊界定研究 [J].
孙世民 ;
李世峰 .
运筹与管理, 2005, (06) :82-87
[10]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J].
尹贻梅 ;
陆玉麒 ;
邓祖涛 .
旅游科学, 2004, (04) :49-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