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张新英
高信曾
机构
[1]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十齿花; 次生木质部; 次生韧皮部; 解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5 [植物解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对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Dunn)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卫矛科其它8 属植物的木质部作了比较。十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主要特点是: 木质部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其末端倾斜,具梯状穿孔板,由14(9—28)个横隔组成。纤维和纤维管胞均有横隔。韧皮部筛管分子相对较短,其端壁水平或略倾斜,具单筛板,缺少纤维。具功能和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界限不明显。从Bailey 系统观点看,木质部的特化水平较低,表现出一系列原始特征。而韧皮部的特化水平较高,表现出一系列进化特征。因此,二者演化是不平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38+587 +587-5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十齿花属分类地位的研究 [J].
刘建生 ;
诚静容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1, (01) :29-39+107
[2]   卫矛科16种藤本与乔木次生木质部比较解剖学研究 [J].
李燕立 ;
张新英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0, (04) :252-261+331
[3]   山铜材属木材的比较解剖观察 [J].
黄桂玲 ;
李正理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2, (06) :506-511
[4]  
The upper burma plants collected by captain F. Kingdon ward on the vernay-cutting expedition, 1938–39[J] . E. D. Merrill.Brittonia . 194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