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18
作者
刘伟昌 [1 ]
张雪芬 [2 ]
余卫东 [1 ]
杜子璇 [1 ]
刘忠阳 [1 ]
机构
[1]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
关键词
高温热害; 空间分布; Wavelet分析; ArcGIS9.2;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14.067
中图分类号
S42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水稻生育期内日最高温度历史资料,研究该地区水稻遭受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Marr小波分析各等级高温热害的时间分布特点,采用ArcGIS 9.2绘制各等级高温热害地域分布特点。[结果]小波分析高温热害的时间分布后,发现在大于16年时间尺度上,各等级高温热害均处于偏多期,在8年时间尺度上,45年内呈现偏多-偏少-偏多的周期变化,在4年时间尺度上1971年之前及2000年之后处于高发时段,在1971~2000年代处于偏多偏少的动荡期。根据周期分析认为,2005年后的6~8年各等级高温热害仍将偏多发生;地域分析认为,长江中下游各地均有程度不同的高温热害发生,但各地之间发生等级及各等级发生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受高温热害影响较小的为江苏全省及安徽省的局部地区,这些区域高温热害发生程度低,频率也低;受高温热害影响最大的是江西及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高温热害具有程度高,频率也高的双高特点。[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宏观把握长江中下游水稻生长遭受高温热害概况及对水稻育种、生产管理、种植结构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454 / 64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热害成因及其防御、补救措施 [J].
季一林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1) :163-163
[2]   河南省小麦锈病发生面积与降水量的关系研究 [J].
刘伟昌 ;
陈怀亮 ;
张雪芬 ;
陈战锋 ;
徐爱东 ;
易亮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3) :24-28
[3]   酒泉市最近54a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 [J].
刘晓云 ;
岳平 ;
徐殿祥 .
干旱区研究, 2006, (03) :495-499
[4]   近40年那曲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变化特征 [J].
毛飞 ;
卢志光 ;
郑凌云 ;
张佳华 .
气象, 2006, (09) :77-83
[5]   长江中下游水稻开花灌浆期气象要素与结实率和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J].
赵海燕 ;
姚凤梅 ;
张勇 ;
徐宾 ;
袁静 ;
胡亚南 ;
许吟隆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9) :1765-1771
[6]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J].
陈怀亮 ;
邓伟 ;
张雪芬 ;
邹春辉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1) :135-143
[7]   太行山山前平原降水量特征及其分布的小波分析——以栾城为例 [J].
李发东 ;
宋献方 ;
张秋英 ;
刘昌明 ;
张喜英 ;
胡春胜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3) :367-373
[8]   2003年安徽省中稻花期高温热害的调查与分析 [J].
黄义德 ;
曹流俭 ;
武立权 ;
严平 ;
陈多璞 ;
杨安中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385-388
[9]   200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及防御技术 [J].
杨惠成 ;
黄仲青 ;
蒋之埙 ;
王相文 .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01) :3-4
[10]   光温条件对水稻结实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J].
郑志广 .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 (01)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