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法律行为

被引:31
作者
朱广新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法律行为; 虚伪表示; 规避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法律行为是《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关于法律行为制度的一种独特规定。由于法律用语较为模糊、概括,我国民法学说与判决在理解该规定上意见至今相当混乱。一些民事裁决有时将其与恶意串通行为、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行为混淆在一起。总的看来,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以规避行为理论来理解该规定,而法院判决以虚伪行为理论对之加以理解者居多。由立法形成史看,该规定是深受前苏联民法上"伪装的法律行为"概念影响的结果。而伪装的法律行为则是对德国民法上虚伪行为制度予以拆分改造的产物。我国民法总则立法应响应科学立法的要求,摈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规定,对虚伪意思表示作出明确规定。为防止法律适用的混乱,不应把恶意串通行为规定为一种独立的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7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民法学.[M].吴汉东; 陈小君;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
  • [2] 德国民法总论.[M].(德) 布洛克斯; (德) 瓦尔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 [3] 民法总则.[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4] 合同法总论.[M].崔建远;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5] 民法总论.[M].李永军著;.法律出版社.2006,
  • [6] 合同法研究.[M].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7] 民法总论.[M].梁慧星; 著.法律出版社.2001,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M].胡康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
  • [9] 中国民法.[M].佟柔主编;.法律出版社.1990,
  • [10] 民法原理.[M].法学教材编辑部《民法原理》编写组.法律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