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本地化的体制性困境

被引:16
作者
王春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本地化; 体制性困境; 唯利型生产体制; 分离型消费体制; 非均衡公共服务体制;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制(特别是拆分型劳动体制)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失去了本地化的基础,因为在这种生产体制下,他们不能在流入地获得稳定的就业,也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流出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唯利型生产体制决定了分离型消费体制,而后者又强化了前者;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和巩固了分离型消费体制和唯利型生产体制,流入地政府之所以不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到其消费体制,主要还是出于对公共服务成本的考虑,而唯利型生产体制则为非均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反过来说,后者进一步强化和加剧了前者。这背后的症结是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不愿承担农村流动人口的本地化成本,由此产生了三类阻碍本地化的体制。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适应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的开放性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消费视角的农民工市民化效应测评及对策 [J].
粟娟 .
中国流通经济, 2014, 28 (04) :102-109
[2]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 [J].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 (11) :19-24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J].
倪红日 ;
张亮 .
管理世界, 2012, (09) :7-18+60
[4]   中国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回报与社会融合 [J].
谢桂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03-124+207
[5]   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 [J].
悦中山 ;
李树茁 ;
靳小怡 ;
费尔德曼 .
社会, 2011, 31 (06) :130-152
[6]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J].
王培安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0, (12) :4-6
[7]   城乡二元结构视角下的农民工消费研究 [J].
幸丽萍 .
中国城市经济, 2010, (05) :193-194
[8]   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J].
李培林 ;
田丰 .
社会, 2010, 30 (01) :69-87
[9]   加拿大和美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的考察 [J].
"公共服务均等化"课题赴美加考察团 ;
马晓河 ;
罗蓉 .
宏观经济研究, 2008, (02) :29-34
[10]   人力资本的获得与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一种立足于制度视角的分析 [J].
王春光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