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病原分析及部分生化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11
作者
瞿少刚 [1 ]
张秀萍 [2 ]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2]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检验科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脑炎; 病毒; 生化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原及与部分生化指标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终点法及速率法进行生化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病原分析:Ⅰ型副流感病毒(PIV)占24.5%,腺病毒(ADV)18.0%,柯萨奇B组病毒(CVB)占11.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11.0%,乙脑病毒占9.0%,甲型流感病毒(IVA)占4.5%。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中,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总蛋白与磷(phosphor,P)的含量有显著改变(P<0.05),且CHE的活性与总蛋白、P的含量有相关性,钙(Ca)及镁(Mg)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1)在已知的几种致病病毒中,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主要由PIV引起,其次是ADV、CVB、RSV。(2)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中CHE的活性明显增高,提示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将会影响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3)不同病毒对脑脊液CHE的活性影响不同,在已知的几种病毒中CVB对CHE的活性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98 / 8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脑脊液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 [J].
沈建军 ;
许建新 ;
顾炳权 ;
刘树林 .
湖南医学, 2000, (04) :259-260
[2]  
神经免疫学[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许贤豪 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