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关于对犯罪记录予以隐私权保护的思索——从刑法学和犯罪预防角度进行的初步检讨
被引:24
作者
:
于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于志刚
机构
:
[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来源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年
/ 50卷
/ 05期
基金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
犯罪记录;
隐私权;
犯罪预防;
非规范性评价;
标签效应;
D O I
:
10.15991/j.cnki.411028.2010.05.004
中图分类号
:
D917.6 [犯罪预防与治理];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犯罪记录被排斥于隐私权范畴之外,使得犯罪记录可以被肆意传播与无限制公开,进而导致有犯罪记录者所遭受的非规范性评价无限扩大化,严重阻碍了犯罪人的社会回归和重新正常生活,成为诱发二次犯罪的根源之一。作为关系犯罪人能否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犯罪记录的隐私权保护值得从刑法上进行关注和思索。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犯罪人权益的合理平衡为路径,通过推动犯罪记录由公共信息向私人信息性质的转换,并最终通过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来对犯罪记录的使用和保护加以规范。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隐私权的边界——一种基于平衡的视角
王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王坤
[J].
前沿,
2009,
(06)
: 146
-
150
[2]
论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保护
崔笑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崔笑飞
贾晨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贾晨刚
[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3)
: 28
-
34
[3]
按自报认定被告人身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莫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莫强
李红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红辉
[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
(02)
: 102
-
107
[4]
日本的隐私权保障机制研究
吕艳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
吕艳滨
[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4)
: 120
-
124+127
[5]
行贿企业没有隐私权
唐凯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唐凯林
[J].
英才,
2005,
(03)
: 16
-
16
[6]
隐私权新论——试论罪犯的隐私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金银
[J].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8)
: 104
-
106
[7]
前科消灭制度研究
房清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房清侠
[J].
法学研究,
2001,
(04)
: 80
-
93
[8]
论隐私、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
康晓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康晓虹
[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1999,
(02)
: 35
-
41
[9]
隐私权探讨
冯菊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
冯菊萍
[J].
法学,
1998,
(11)
: 33
-
35+55
[10]
美国性犯罪者登记和信息披露法研究.[D].易利.湖南师范大学.2009, 10
←
1
2
3
→
共 22 条
[1]
隐私权的边界——一种基于平衡的视角
王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王坤
[J].
前沿,
2009,
(06)
: 146
-
150
[2]
论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保护
崔笑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崔笑飞
贾晨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贾晨刚
[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3)
: 28
-
34
[3]
按自报认定被告人身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莫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莫强
李红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红辉
[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
(02)
: 102
-
107
[4]
日本的隐私权保障机制研究
吕艳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
吕艳滨
[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4)
: 120
-
124+127
[5]
行贿企业没有隐私权
唐凯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唐凯林
[J].
英才,
2005,
(03)
: 16
-
16
[6]
隐私权新论——试论罪犯的隐私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金银
[J].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8)
: 104
-
106
[7]
前科消灭制度研究
房清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房清侠
[J].
法学研究,
2001,
(04)
: 80
-
93
[8]
论隐私、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
康晓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康晓虹
[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1999,
(02)
: 35
-
41
[9]
隐私权探讨
冯菊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
冯菊萍
[J].
法学,
1998,
(11)
: 33
-
35+55
[10]
美国性犯罪者登记和信息披露法研究.[D].易利.湖南师范大学.2009, 10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