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俊 [1 ]
刘正 [2 ]
李波 [2 ]
机构
[1] 安徽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
[2] 安徽科技学院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生态气候因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16.067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引用国家东南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凤阳和阜南种植的结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这2组玉米生育期内所处的生态条件及产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光、温、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抽雄期前后是对玉米影响最大的时期,应将玉米的抽雄期置于光、温、水三者协调的时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杂交种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403 / 740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玉米生育和产量模型.[M].佟屏亚;程延年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  
作物育种学总论.[M].潘家驹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
[3]  
中国玉米栽培学.[M].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玉米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养分和水分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J].
沈秀瑛 ;
戴俊英 ;
胡安畅 ;
徐世昌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4, (03) :56-60
[5]   玉米不同播种期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J].
粱秀兰 ;
张振宏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1) :55-61
[6]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鲍巨松 ;
杨成书 ;
薛吉全 ;
郝引川 .
陕西农业科学, 1990, (03)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