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信念的养成:“和谐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及其人文价值追求

被引:28
作者
袁祖社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合作理性; 公共精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0 [政策、政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从制度设计与制度伦理文化的高度,在坚持以当下中国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本位理念认同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组织社会公共生活的价值理念所做的深刻反思,力图使“公共性”的道德理想信念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建立“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市场社会“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公正、合理的多元化社会的发育,构成“和谐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基础。“和谐社会”内在精神实质,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是现代“合作理性”,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民众普遍的“公共精神”的达成,以及关于社会公共性信念的自觉确立。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