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内容、空间布局特征及借鉴——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

被引:12
作者
赵勇健 [1 ]
吕斌 [2 ]
张衔春 [3 ]
胡国华 [4 ]
李金钢 [5 ]
机构
[1]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3]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4]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关键词
生活性公共设施; 密度; 空间布局; 核密度分析; 筑波科学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在对高技术园区概念及发展历程、公共设施内涵和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展开对筑波科学城生活性公共设施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公共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人均面积等指标的梳理总结,以及设施的空间核密度、用地布局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筑波科学城生活性公共设施类型层级丰富,规模指标相对较高,具有社区化特征,各类设施布局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覆盖范围广的集聚核心,空间布局与居住区、商业区相关。最后文章总结了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的特征和可借鉴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孙德芳 ;
秦萧 ;
沈山 .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8 (03) :90-97
[2]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高军波 ;
付景保 ;
叶昌东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6) :70-75
[3]   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 [J].
刘瑾 ;
耿谦 ;
王艳 .
规划师, 2012, (04) :58-64
[4]   开发区公共服务供需问题研究——从年龄梯度变迁到需求层次演进的考量 [J].
黄杉 ;
张越 ;
华晨 ;
汤婧婕 .
城市规划, 2012, 36 (02) :16-23+36
[5]   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 [J].
王缉慈 ;
陈平 ;
马铭波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1) :147-154
[6]   日本筑波研究学园城市模式的构建及启示 [J].
乌兰图雅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439-442
[7]   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 [J].
刘佳燕 ;
陈振华 ;
王鹏 ;
王健 .
城市规划, 2006, (04) :38-42+50
[8]   高新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组建与空间布局 [J].
常健 ;
付毅刚 .
四川建筑, 2005, (03) :16-17
[9]   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 [J].
王兴平 ;
崔功豪 .
城市规划, 2003, (09) :6-12
[10]   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兼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能力评价 [J].
周元 ;
王维才 .
经济地理, 2003, (04) :45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