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到个人保护: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利用逻辑传递——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为背景

被引:14
作者
孟融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个人信息利用; 国家治理; 技术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法》;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21.05.004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转以国家对个人信息的利用为前提。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利用呈现出可能减损个人权益的"最大化"特点,这与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密切相关,即基于国家认证和规制监管的需要,国家治理吁求"最大化"地把握个人信息,技术治理则强化了国家能力而使此种需求得以满足。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背景下,信息利用需遵循个人保护逻辑,通过法治形塑国家治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输出的规范化。为此,应加强对技术治理的法治约束,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伦理性,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激励机制,从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处理的"最小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2]  
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M].许多奇.法律出版社.2017,
[3]  
信用评分工具.[M].雷蒙·安德森.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4]  
社会信用法.[M].罗培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  
单向度的人.[M].(美) 马尔库塞 (Marcuse;H.)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6]   技术自主性与国家形塑 国家与技术治理关系研究的政治脉络及其想象 [J].
陈天祥 ;
徐雅倩 .
社会, 2020, 40 (05) :137-168
[7]   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法理反思与证成 [J].
钱继磊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0, (04) :110-119
[8]   国家治理体系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基调 [J].
孟融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0, 26 (04) :162-179
[10]   公法视野下的信用联合奖惩措施 [J].
王瑞雪 .
行政法学研究, 2020, (03) :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