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到个人保护: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利用逻辑传递——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为背景

被引:14
作者
孟融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个人信息利用; 国家治理; 技术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法》;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21.05.004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转以国家对个人信息的利用为前提。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利用呈现出可能减损个人权益的"最大化"特点,这与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密切相关,即基于国家认证和规制监管的需要,国家治理吁求"最大化"地把握个人信息,技术治理则强化了国家能力而使此种需求得以满足。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背景下,信息利用需遵循个人保护逻辑,通过法治形塑国家治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输出的规范化。为此,应加强对技术治理的法治约束,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伦理性,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激励机制,从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处理的"最小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21]   破解算法黑箱:算法解释权的功能证成与适用路径——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场景 [J].
姜野 ;
李拥军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4) :84-92+102+171
[22]   算法权力的兴起、异化及法律规制 [J].
张凌寒 .
法商研究, 2019, 36 (04) :63-75
[2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之道 [J].
沈岿 .
中国法学, 2019, (05) :25-46
[24]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关婷 ;
薛澜 ;
赵静 .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04) :58-65
[25]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26]   算法决策规制——以算法“解释权”为中心 [J].
解正山 .
现代法学, 2020, 42 (01) :179-193
[27]   个人信用评分的地方实践与法律控制——以福州等7个城市为分析样本 [J].
张涛 .
行政法学研究, 2020, (01) :116-129
[28]   破解算法黑箱:算法解释权的功能证成与适用路径——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场景 [J].
姜野 ;
李拥军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4) :84-92+102+171
[29]   算法权力的兴起、异化及法律规制 [J].
张凌寒 .
法商研究, 2019, 36 (04) :63-75
[30]   国内城市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和应用场景研究 [J].
朱浩 ;
黄险峰 ;
陈彦舟 .
征信, 2019, 37 (04)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