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轮回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累加陆地棉产量优势相关基因

被引:5
作者
金骏培
张天真
机构
[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南京,南京
关键词
陆地棉; 轮回选择; 遗传变异系数; 遗传方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创造优良杂交种的亲本和优良杂交种,以湘杂棉 2 号、皖杂 40、中棉所 28 等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组合的亲本为材料创建产量优势相关基因累加的轮回选择群体,并经过了两轮选择。结果表明,在单株水平和组合水平上,相同性状的表现完全一致,两试验点各群体的表现也完全一致。各群体间纵向(同一亲本来源的不同级群体)比较,从平均数看,两轮选择使得包括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和结铃数等性状群体间表现显著提高;从变异度看,所考察的性状在各群体中,总体上未因轮回选择而使遗传变异系数下降太快,遗传方差差异不显著。对本实验室筛选出的 4 个产量性状 SSR 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的结果表明,用 S1495210(与一衣分 QTL 紧密连锁)、S167255(与一衣分 QTL 连锁)、S3994100(与一籽指性状 QTL 连锁)和 S3452180(与皮棉产量和衣分 2 个产量性状 QTL 关联)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显著。同时应用 2个标记进行衣分辅助选择时,比单用其中一个标记效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农作物QTL定位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J].
阮成江 ;
何祯祥 ;
钦佩 .
植物学通报, 2003, (01) :10-22
[2]   陆地棉产量性状QTLs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J].
殷剑美 ;
武耀廷 ;
张军 ;
张天真 ;
郭旺珍 ;
朱协飞 .
生物工程学报, 2002, (02) :162-166
[3]   皖棉13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J].
路曦结 ;
何团结 ;
阚画春 ;
陈海亮 ;
金秀菊 ;
李正喜 .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06) :578-579
[4]   湘杂棉2号的选育与应用 [J].
李育强 ;
曾昭云 ;
金林 ;
杨芳荃 ;
万益林 .
作物研究, 1997, (04) :28-30
[5]   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苏棉12号的选育与应用 [J].
刘正銮 ;
姜维臣 ;
苏锦其 ;
许勤生 .
江苏农业学报, 1997, (04) :8-8
[6]   中杂028超高产栽培的密度、肥料数学模型研究 [J].
杨士荣 ;
姚在梯 ;
姚以平 ;
李明秀 .
中国棉花, 1997, (08) :9-10
[7]   中棉所23简介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马家璋,鲁黄均 ;
刘宝玉 .
中国棉花, 1995, (10) :27-28
[8]  
棉花育种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潘家驹主编, 1998
[9]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 Gossypium barbadense L.) with a haploid population[J] . J. Zhang,W. Guo,T. Zha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2 (8)
[10]  
Estimation of recombin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and two marker gene loci[J] . J. Jense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8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