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江苏省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被引:1
作者:
江苏省水稻白叶枯病科研协作组
机构:
来源:
关键词:
稻白叶枯病;
综合防治;
稻作病害;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
深水灌溉;
水稻;
后季稻;
抗性品种;
抗病品种;
大田管理;
秧苗期;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1982.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白叶枯病在我省年年发生,重病田减产30%,一般减产10%.1955年南京农学院和江西省农科所首次证明我国白叶枯病初次侵染源是以稻种为主,提出换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的防治方法,但不能控制为害.六十年代初,江苏省农科院组织协作研究,证明病菌能在稻草上越冬和通过水传病,明确老病区的主要菌源是稻草,新病区是种子,从而总结出以杜绝菌源为中心(管理稻草),秧田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