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鲁皖段新生代玄武岩形成机制的稀土判别

被引:5
作者
牛漫兰
刘国生
朱光
宋传中
王道轩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玄武岩; 形成机制; 郯庐断裂带; 稀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根据郯庐断裂带鲁皖段早第三纪、中新世以及更新世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应用稀土判据探讨了区内玄武岩的形成机制。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相关关系显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3个阶段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其形成机制应该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通过多种稀土元素联合协变关系也同样反映了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机制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同时也显示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继承了其源区物质的稀土元素特征。这一结论与区内Sr,Nd同位素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渤海—鲁西地区白垩-早第三纪裂谷活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地质科学, 2003, (01) :13-21
[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及其演化 [J].
牛漫兰 ;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现代地质, 2001, (04) :383-390
[3]   胜利油田火山岩类、盆地演化及其CO-Au成藏成矿效应 [J].
赫英 ;
王定一 ;
廖永胜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1, (04) :454-464
[4]   山东蓝宝石原生矿研究 [J].
韩美 ;
徐跃通 .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288-293
[5]   山东蓝宝石原生矿床成因探讨 [J].
董振信 ;
杨良锋 ;
王月文 .
地球学报, 1999, (02) :65-71
[6]   论痕量元素协变关系的应用 [J].
杨浩 .
地质论评, 1990, (01) :69-80
[7]   皖苏若干新生代火山岩的钾氩年龄和铅锶同位素特征 [J].
陈道公 ;
彭子成 .
岩石学报, 1988, (02) :3-12
[8]   山东临朐山旺新生代玄武岩中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 [J].
王方正 ;
金隆裕 ;
徐耀荣 .
地球科学, 1987, (03) :249-256
[9]   山东新生代火山岩K-Ar年龄和Pb-Sr同位素特征 [J].
陈道公 ;
彭子成 .
地球化学, 1985, (04) :293-303
[10]  
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M]. 地质出版社 , 陆克政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