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被引:24
作者
白福 [1 ]
李文鹏 [2 ]
黎志恒 [3 ]
机构
[1] 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3] 不详
[4]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5] 不详
关键词
植被退化; 土壤旱化; 河水量减少; 黑河流域;
D O I
10.13866/j.azr.2008.02.014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据调查资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河中下游地区天然植被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大于70%的林灌草甸草地减少了78.26%,覆盖度介于30%70%之间的湖盆、洼地、沼泽草甸草地以及产量较高的草地减少了约40%,草地总面积也减少了将近50%。额济纳绿洲林地和沼泽地草甸植被面积与50年代相比,分布于河岸的胡杨、沙枣林面积减少54%,红柳林面积减少33%,成片的芨芨草甸、芦苇沼泽逐步消失,已被旱化的骆驼刺、花花柴、黑果枸杞群落取代;沿河乔灌木林严重退化,以疏林为主且林木生活力极差。植被退化的因素很多,近年来自然环境在缓慢地向干旱变化,但非主要因素,主要是进入下游的水量呈减少趋势,由此引起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加大了包气带厚度,造成了包气带土壤的极度干旱化,使部分不适宜该水分和盐分生存的植物长势由密变稀、由好变坏、甚至死亡。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黑河大墩门至狼心山段生态需水量估算
    郭巧玲
    冯起
    杨云松
    周克仪
    王瑛
    [J]. 干旱区研究, 2007, (05) : 584 - 589
  • [2] 中国干旱区生态战略再思考
    张百平
    [J]. 干旱区研究, 2006, (03) : 381 - 383
  • [3] 退化沙质草场群落特征及功能群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
    左小安
    赵学勇
    赵哈林
    崔建垣
    郭轶瑞
    [J]. 干旱区研究 , 2006, (01) : 39 - 45
  • [4]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分析
    赵振勇
    王让会
    张慧芝
    孙洪波
    [J]. 中国沙漠, 2006, (02) : 220 - 225
  • [5]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退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龚斌
    万力
    胡伏生
    金晓媚
    梁四海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1) : 58 - 61
  • [6]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增长、水资源与沙漠化的关系
    童玉芬
    吴彩仙
    王渤元
    [J]. 人口学刊, 2006, (01) : 37 - 40
  • [7]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龙瑞军
    董世魁
    胡自治
    [J]. 草原与草坪, 2005, (06) : 3 - 7
  • [8] 黑河流域环境退化特征分析及防治研究
    齐善忠
    王涛
    罗芳
    罗万银
    郭坚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1) : 30 - 37
  • [9] 环境地质研究[M]. 地震出版社 ,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