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超大型浅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被引:8
作者
应汉龙
陆德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超大型金矿床,浅变质细碎屑岩型,地质特征;
D O I
10.13686/j.cnki.dzyzy.1997.04.007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国外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含矿岩系以含碳和黄铁矿,夹火山物质和热水沉积物,金含量高为特征.在含矿岩系的沉积、成岩过程中,局部可以形成贫金的含矿层,少数情况下以至于形成金矿体.含矿岩系的变质作用可能形成金矿化,或为后来的成矿作用造成有利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岩浆作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为改造成矿作用提供热源和动力.金矿床受构造控制,位于地热正异常区,金矿床的形成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和大气降水改造成矿作用等有关.超大型浅变质碎屑岩金矿床的形成过程持续时间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改造成矿作用在超大型浅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中生代形成的超大型金矿床中,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叠加十分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