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

被引:44
作者
林凤翱 [1 ]
卢兴旺 [2 ]
洛昊 [2 ]
马明辉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重点实验室
[2]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渤海; 赤潮; 特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论述了渤海赤潮发生的历史、现状与特点,并且较详实地阐明了渤海赤潮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趋势,赤潮优势种类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点发生赤潮的海域为: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西部海域、辽东湾中部海域和营口鲅鱼圈附近海域;重点发生时间段为:每年的6~8月;主要的优势种类为:夜光藻、球形棕囊藻、叉角藻、红色中缢虫、中肋骨条藻等。2000年到2006年共记录到赤潮80次,累计赤潮面积约19800 km2,年平均发生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是90年代年均值的4.2倍和1.6倍;而且近年来渤海赤潮的发生特点明显呈现出时间段延长、次数和面积增加、分布空间扩大、优势种类增多的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张经 .
生命科学, 2001, (02) :54-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