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的震旦系

被引:39
作者
刘鸿允
沙庆安
胡世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震旦系; 古生界; 下寒武统; 化石记录; 前寒武系; 不整合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南方震旦系分布广泛,界限清楚,有多种类型的沉积,富含迭层石和微体植物化石。它和下伏较古老的岩系间普遍存在着由强烈地壳运动(晋宁运动)导致的巨大不整合。这个运动发生在大约9.35亿年前,约和北美的格伦威耳运动时间相当。震旦系具有广泛的冰成沉积,并在其下有由澄江运动(7.2±亿年前,约相当于中非的加丹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从而提供了分为上、下二统的优异条件。冰川作用约发生在6.5—7.0亿年前,它和澳大利亚及其他大陆晚前寒武纪的冰川作用期大致可以比较。震旦系和寒武系间一般地存在着间断。寒武系底部大多具有产最古老的古生代化石的含磷层及产下寒武统最下部的三叶虫化石的其岩层。根据化石记录,震旦系应当归入前古生界(隐生宙)。当前国际地质界正在企图为上部前寒武系建立一个新的象“系”一级的,一个大陆以至全球通用的单位。中国南方由晋宁运动导致的不整合为起点,到含下寒武统化石岩层下的假整合或不整合为终点,并以冰碛层为分统标志点的震旦系剖面,可作为建立前寒武系最上部的一个系的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12+240 +24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87,
[2]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全国地层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1964,
[3]   贵州北部的震旦系及其与邻区的对比 [J].
刘鸿允 ;
沙庆安 ;
胡世玲 ;
朱铭 ;
胡华光 .
地层学杂志, 1966, (02) :137-162
[4]   滇东及鄂西震旦系中古孢子的发现 [J].
严富华 .
地质科学, 1965, (04) :370-373
[5]   中国南方震旦纪地层问题 [J].
刘鴻允 ;
沙庆安 .
地质科学, 1965, (04) :313-324
[6]   关于震旦系在地质年表中的位置问题 [J].
刘鴻允 ;
沙庆安 .
地质科学, 1965, (04) :325-329
[7]   我国几个震旦系的古地磁学研究 [J].
刘椿 ;
刘海山 .
地质科学 , 1965, (01) :77-79
[8]   长江峡东区震旦系新见 [J].
刘鸿允 ;
沙庆安 .
地质科学, 1963, (04) :177-187
[9]   云南中东部震旦紀地层的組成、划分与发育 [J].
刘鴻允 ;
刘钰 .
地质学报, 1963, (01) :53-78+102
[10]   内蒙和南岭地区某些伟晶岩和花岗岩的钾-氩法绝对年龄测定 [J].
李璞 ;
戴橦谟 ;
邱纯一 ;
王联魁 ;
王俊文 .
地质科学 , 1963,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