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

被引:25
作者
高传胜
李善同
机构
[1]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北京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服务化; 中国经济; 生产者服务; 制造业; 互动发展;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07.04.030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经济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的一般趋势,然而,在中国却存在一定的悖论:服务业不仅占GDP的比重低,而且也远未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除了统计方面的原因外,中国生产者服务的内部供给现象严重,而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不足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以工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重点只能选择生产者服务业。鉴于服务业经验品特征明显、其发展对制度敏感等特点,中国需要从市场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生产者服务的外部化、专业化发展;同时,要立足于制造业大国的现有基础,通过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 [J].
高传胜 ;
刘志彪 .
上海经济研究, 2005, (08) :35-42
[2]   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 [J].
植草益 .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02) :24-27
[3]  
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世界银行编著], 2004
[4]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 . Paolo Guerrieri,Valentina Melician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5 (4)
[5]  
Manufacturing Matters:The Myth of thePost-Industrial Economy .2 C,S.Zysman.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