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Ⅱ.有机物料与磷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杜伟 [1 ,2 ]
赵秉强 [1 ]
林治安 [3 ]
袁亮 [3 ]
李燕婷 [1 ]
机构
[1]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新型肥料; 磷肥利用率; 玉米;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中、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单株玉米籽粒产量平均比化肥磷处理分别提高19.14%、11.29%和37.83%,且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大于化肥磷处理比对应的不施磷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明显提高了化学磷肥的增产效果。2)无论是施用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复混磷肥,玉米植株的含磷量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可能是施用磷肥大幅度增产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但施用磷肥处理的植株吸磷量却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3)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具有优化化肥养分利用和提高化学磷肥利用率的效果。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玉米植株吸磷量比化肥磷(P)处理分别提高12.58%、2.82%和33.42%;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化肥磷素表观利用率分别平均比化肥磷处理提高了16.59、1.21和16.04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825 / 8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及其变化的影响 [J].
杜伟 ;
赵秉强 ;
林治安 ;
袁亮 ;
李燕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6) :1388-1394
[2]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 [J].
李中阳 ;
李菊梅 ;
徐明岗 ;
吕家珑 ;
孙楠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03) :32-35+62
[3]   腐植酸对灰漠土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J].
王斌 ;
马兴旺 ;
许咏梅 ;
刘骅 ;
杨涛 ;
文启凯 ;
刘晓丽 .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03) :312-317
[4]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J].
介晓磊 ;
李有田 ;
庞荣丽 ;
刘世亮 ;
化党领 .
土壤通报, 2005, (06) :42-46
[5]   腐植酸对土壤中无机磷活化效应的研究 [J].
王曰鑫 ;
侯宪文 .
腐植酸, 2005, (02) :7-14
[6]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J].
郑超 ;
刘可星 ;
廖宗文 ;
杜建军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5) :528-532
[7]   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史春余 ;
张夫道 ;
张树清 ;
李辉 ;
付成高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8) :1183-1187
[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J].
薛延丰 ;
赵会杰 ;
李奕林 .
土壤通报, 2004, (04) :449-453
[9]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 Ⅱ.无机磷和有机磷 [J].
谢林花 ;
吕家珑 ;
张一平 ;
刘利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790-794
[10]   木质素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对磷有效性的影响 [J].
陈倩 ;
穆环珍 ;
黄衍初 ;
杨问波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6) :74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