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胜利河油页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25
作者
李忠雄 [1 ,2 ]
何江林 [2 ,3 ]
熊兴国 [4 ]
吴涛 [4 ]
白培荣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4]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油页岩; 上侏罗—下白垩统; 含油率; 泻湖; 局限台地; 羌塘盆地; 石油地质学;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0.02.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胜利河油页岩位于北羌塘盆地与中央隆起之间的过渡带上,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约30km,赋矿地层为上侏罗—下白垩统海相碳酸盐岩,其上被厚层膏岩盐覆盖。油页岩有3—7层,薄者0.1m,厚者2.37 m,一般为0.4~1.2 m。工业分析数据表明油页岩属低灰分、中低含油率、低发热量型。油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31%21.37%,平均值为9.76%,丰度较高;生烃潜量w(S1+S2)为5.66~111.1mg/g,均值为40.17 mg/g,生烃潜力较好。镜检显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Ⅱ1)和腐泥腐殖型(Ⅱ2),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37%0.9%,均值为0.58%,说明油页岩有机质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在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油页岩形成于碳酸盐局限台地泻湖相还原和具有盐度分层特征的水体中,之后,气候变得炎热干燥。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72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