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发背景下开发区空间形态的转型

被引:12
作者
袁新国 [1 ]
王兴平 [2 ,3 ]
滕珊珊 [2 ]
机构
[1]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3] 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开发区; 再开发; 宏观结构; 中观肌理; 微观意象;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13.05.008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开发区空间上的现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开发区宏观空间结构呆板,中观空间肌理单一,微观空间景观平淡。基于开发区再开发的四种模式,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开发区再开发的整体空间结构:综合新城为完整独立的空间结构、产业社区为较完整的空间体系、纯产业区应当强化产业空间效益、消亡空间则融入城市;基于开发区再开发类型,从中观层面提出了开发区道路改建、加建和重组三种重构形式;基于开发区空间景观五要素,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开发区空间景观向集约空间、开敞空间、停留空间、丰富空间、聚焦空间的转变路径。最后,梳理了每个层面空间形态再开发的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三角开发区再开发模式探讨 [J].
袁新国 ;
王兴平 ;
滕珊珊 ;
黎智辉 .
城市规划学刊, 2011, (06) :77-84
[2]   再开发背景下开发区产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以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 [J].
袁新国 ;
王兴平 .
城市规划, 2011, 35 (10) :67-73
[3]   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J].
王兴平 ;
袁新国 ;
朱凯 .
现代城市研究, 2011, 26 (05) :7-12
[4]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区再开发初探 [J].
袁新国 .
现代城市研究, 2010, 25 (12) :29-34
[5]   边缘城市对我国开发区再开发的借鉴——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J].
袁新国 ;
王兴平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6) :95-101
[6]   转型背景下工业型新区控规编制的创新——以《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J].
陈沧杰 ;
游涛 ;
姜劲松 .
城市规划, 2010, 34 (03) :93-96
[7]   “后开发区时代”新城型开发区空间结构及形态发展模式优化——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发展策略剖析 [J].
葛丹东 ;
黄杉 ;
华晨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 36 (01) :97-102
[8]   先发地区开发区的局部地段转型发展调查研究——以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 [J].
栾峰 ;
何丹 ;
王忆云 .
城市规划学刊, 2007, (05) :109-113
[9]  
Edge City: Life on the New Frontier. Garreau J. Doubleday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