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熟有机质发酵后饱和烃中主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7
作者
丁安娜
黄第藩
惠荣耀
张水昌
孟仟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未熟有机质; 细菌发酵; 饱和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1.05.001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对未熟有机质富集培养本源菌再进行类发酵(Eh>-300mV)的模拟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发酵样品中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探讨了在低演化阶段,由于细菌对有机质的参与和改造,液态烃类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发酵后,烃类,尤其是低相对分子质量烃类含量增加,CPI和OEP值接近或略高于1。族组成中,沥青质含量减少,烃类和非烃增加。饱和烃中,C-13位上带有正烷基侧链的三环萜烷出现;高含量的伽马蜡烷被检出;生物构型藿类化合物向地质构型藿烷转化,C-22位上立体异构化平衡参数明显增大,接近或达到异构化终点值;单芳甾类烃与三芳甾类烃共存;甾体化合物含量的总体趋势是相对贫乏,平衡参数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07 / 4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茂名油页岩中生物输入的标志化合物 [J].
傅家谟 ;
徐芬芳 ;
陈德玉 ;
刘德汉 ;
胡成一 ;
贾蓉芬 ;
徐世平 ;
A.S.Brassell ;
G.Eglinton .
地球化学, 1985, (02) :99-114
[2]   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原油中生物标记化合物(环烷烃)的特征 [J].
范璞 ;
金大卫 ;
克列普尔 .
沉积学报, 1984, (03) :1-17
[3]   利用气相色谱资料探讨几种成油生源构成 [J].
黄第藩 ;
李晋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03) :251-259
[4]  
石油的成因与微生物[J]. 张义纲.石油实验地质. 1979(00)
[5]  
青海湖近代环境的演化和预测[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1994
[6]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江汉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 1991
[7]  
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铁冠等著, 1990
[8]  
Peculiarities ofsalt lake sediments as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China .2 Fu Jiamo,Sheng Guoying,Peng Ping an,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