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20
作者
袁志刚
姚永刚
马志雄
庞启平
接燕荣
马军
张亚平
机构
[1] 广西医科大学!南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广西龙州县人民医院!龙州,广西医科大学!南宁,广西医科大学!南宁,广西医科大学!南宁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壮族; 亲缘关系; 地理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7 [人类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测定了83例广西壮族人的线粒体DNA(mtDNA)第一高变区515bp的序列,并从这一母系遗传标记的角度对壮族人群的起源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所测定的8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6个单倍型,包括71个多态位点,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对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壮族人群内部存在一定的分化,不同地区的壮族人群在mtDNA遗传变异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柳州和河池地区的个体有一半以上属于聚类簇,而南宁和百色地区的个体属于聚类簇的较多。结合已相关报道的人群比较分析显示,壮族和我国北方民族群体亲缘关系较远,而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及南方汉族亲缘关系较近。壮族人群中单倍型辐射群体分布频率、系统树中壮族人群与其他人群聚类先后次序都表明壮族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南方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北方汉族人mtDNA D环多态性研究 [J].
陈伟 ;
李钰 ;
陈宇 ;
冯会臣 ;
傅松滨 ;
张贵寅 ;
李璞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999, (04) :45-47
[2]   用38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计算中国人群间遗传距离 [J].
杜若甫 ;
肖春杰 ;
L.L.Cavalli-Sforza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8, (01) :83-89
[3]   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J].
晋华黔,吴立甫,王文,施立明 .
遗传学报, 1995, (01) :1-11
[4]  
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群体线粒体DNA多态性的研究[J]. 俞民澍,邱信芳,薛京伦,刘祖洞,谈家桢,李厚均,刘德祥,李力,余伍忠,唐仙珍,周美蓉.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8(01)
[5]   侗族九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和ABH分泌型的分布 [J].
袁义达 ;
金锋 ;
杜若甫 ;
龙邕泉 ;
蔡瑞霖 .
人类学学报, 1984, (03) :277-284
[6]   广西僮族的掌纹和指纹的研究 [J].
董悌忱 .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964, (02) :241-253
[7]  
壮族通史[M]. 民族出版社 , 张声震 主编, 1997
[8]  
Peopling of Sahul: mtDNA Variation in Aboriginal Australian and Papua New Guinean Populations[J] . Alan J. Redd,Mark Stoneking.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1999 (3)
[9]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Remains of a 2,000-Year-Old Human Population in China—and Its Relevance for the Origin of the Modern Japanese Population[J] . Hiroki Oota,Naruya Saitou,Takayuki Matsushita,Shintaroh Ued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1999 (1)
[10]  
Genetic Evidence for the Proto-Austronesian Homeland in Asia: mtDNA and Nuclear DNA Variation in Taiwanese Aboriginal Tribes[J] . Terry Melton,Stephanie Clifford,Jeremy Martinson,Mark Batzer,Mark Stoneking.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199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