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华洋义赈会淮河流域灾害救治述论

被引:7
作者
王成兴
机构
[1]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华洋义赈会; 淮河流域; 民国时期; 灾害救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1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19~1924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各种灾害频频发生,呈现出无年不灾、多灾并发,灾害种类多、以水旱蝗灾为主,大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及灾害群发期现象突出等特点。面对灾害,华洋义赈会开展了施放赈款、赈粮赈衣、举办粥厂、建收容所、农贷和工赈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灾害救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效果还较为显著。此外,作为建设救灾理念的直接体现,华洋义赈会还于1922年成立导淮委员会,不遗余力地促进“导淮”工程,为民国时期的“导淮”做了大量工作。从华洋义赈会的灾害救治活动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M].张秉伦;方兆本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 [2] 民国时期的土匪.[M].蔡少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 [3]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M].李文海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 [4] 淮河水利简史.[M].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简史》编写组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