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和复水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张恒月
郭屹立
王磊
魏巍
丁圣彦
机构
[1]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 干旱和复水; 水势; 光合作用; 产量;
D O I
10.15991/j.cnki.411100.2009.02.014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实验运用盆栽技术,选用豫豆29作为材料,对逐步干旱和旱后复水过程中大豆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最后作物产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22%时,处理组大豆凌晨叶片水势和对照组相比基本没有下降,但当含水量低于22%时,处理组叶片水势急剧下降,表现为一定的阈值反应(约为-0.89MPa),存在明显的凌晨叶片水势临界值.低于此临界值,叶片水势急剧下降,净光合速率也明显降低.复水后大豆叶片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表现为接近于直线的上升,气孔导度的恢复也很快,并在实验的最后接近对照组的水平,这表明豫豆29的叶片光合在水分胁迫解除后有迅速恢复的能力.成熟期,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种子产量相差不大,所以适当的干旱胁迫并不影响最终的大豆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干旱和复水对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J].
王磊 ;
张彤 ;
丁圣彦 .
生态学报, 2006, (07) :2073-2078
[2]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J].
金剑 ;
刘晓冰 ;
王光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9) :1293-1300
[3]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花荚期质膜透性的影响 [J].
杨鹏辉 ;
李贵全 ;
郭丽 ;
吴慎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3) :127-130
[4]   节水农业及其生物学基础 [J].
山仑 ;
张岁岐 .
水土保持研究, 1999, (01) :3-7+14
[5]   大豆抗旱性和抗光氧化特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J].
顾和平 ;
朱成松 ;
陈新 ;
张震林 ;
李霞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03) :52-56
[6]  
植物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姜汉侨等[编著], 2004
[7]  
Distribution of available soil water capacity in China[J] . Wenzuo Zhou,Gaohuan Liu,Jianjun Pan,Xianfeng Feng.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2005 (1)
[8]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tosystem 2 electron transport and photosynthetic CO2 assimilation responses to irradiance in young apple tree leaves [J].
Jia, HS ;
Li, DQ .
PHOTOSYNTHETICA, 2002, 40 (01) :139-144
[9]  
Role of the xanthophyll cycle in photoprotection elucidated by measurements of light-induced absorbance changes,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sis in leaves of Hedera canariensis[J]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 199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