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被引:5
作者
王社教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季稻; 福建; 北界; 水稻; 早稻; 种植类型; 分布范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分布,但均种植甚少。明代双季稻种植不广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气温偏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双季稻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生产技术水平尚较落后,以及农村家庭副业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当时的年均温而论,其偏低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双季稻生长的极限。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