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ET结构的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消耗效用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浩
杨贵羽
贾仰文
秦大庸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关键词
土壤水资源; 蒸发蒸腾(ET); 消耗效用; 黄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 [陆地水文学、水文地理学(水象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文中依据水资源的特性,对土壤水资源做了重新定义.并结合其动态转化关系,以消耗项—蒸发蒸腾(ET)为基础,剖析了土壤水资源的消耗结构和效用.将区域土壤水资源的消耗效用分解为3部分:高效消耗(植被蒸腾消耗)、低效消耗(植被的部分棵间蒸发)和无效消耗(裸地和植被的部分棵间蒸发).此外,按照是否参与生产,又将高效消耗和低效消耗作为生产性消耗,无效消耗由于其参与水循环而被认为是非生产性消耗.在此基础上,以黄河流域为例,采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土壤水资源的消耗效用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流域2078.89×108m3土壤水资源中,植被蒸腾的消耗量为381.89×108m3,棵间和裸地的土壤蒸发消耗量为1697.09×108m3;有效消耗量为920.50×108m3,无效消耗量为1158.86×108m3;在有效消耗中,高效消耗占41.5%,低效消耗占58.5%,且区域间的差异较大.林草农田ET的消耗效用均表现为:无效消耗量最大,且裸地占较大比重,低效消耗量次之,高效蒸腾消耗量最小;有植被覆盖的土地的无效消耗量较裸地的无效消耗量小;草地的无效消耗量远大于林地的无效消耗量.在有效消耗中,农田中低效消耗占较大比重,林草地的高效和低效消耗相近,但草地的低效消耗量大于林地.由此可见,在调控土壤水资源的利用效用时,应结合区域特点,按照减少无效消耗、提高低效消耗,增大高效消耗的原则进行区域植被盖度和种植结构的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1643 / 16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J].
王浩 ;
秦大庸 ;
陈晓军 ;
陈敏建 ;
王建华 .
水利水电技术, 2004, (02) :1-4
[2]  
Development of the WEP-L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and dynamic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Yangwen Jia;Hao Wang;Zuhao Zhou;Yaqin Qiu;Xiangyu Luo;Jianhua Wang;Denghua Yan;Dayong Qin.Journal of Hydrology.2006, 3
[3]  
水文水资源研究理论与实践.[M].[刘昌明著];.科学出版社.2004,
[4]  
节水新概念.[M].沈振荣等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5]  
中国农业水危机对策研究.[M].沈振荣;苏人琼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6]  
农业水管理学.[M].康绍忠;蔡焕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7]  
农业水文学.[M].施成熙;粟宗嵩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