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旱涝特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季山
机构
[1] 黑龙江省水利专科学校
关键词
旱灾; 涝灾; 特征值; 农作物; 生产管理; 黑龙江省;
D O I
10.14124/j.cnki.dbslsd22-1097.1992.06.01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龙江省春夏秋季连旱出现年数最多,春旱夏秋涝为其次,年年自春至夏秋季有旱涝,并有连涝连旱交替的规律。春季旱多于涝,夏秋季旱涝出现的机会均等,生长季则涝多于旱,早涝年均占总年数的85%以上。黑龙江省采用减产量等于某年粮食总产量减去标准年粮食总产量公式来估算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全省旱涝灾害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的趋势,70年代后更为明显。旱涝灾害的加剧,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据研究,近百年来,全省气候发生了变化,年均气温上升0.6℃~0.9℃,冬季增温高于夏季,五个积温带分别向北移动0.5~0.2个纬度。到2030年,全省年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1℃,年降水量减少10%~15%,温度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减少可能会导致旱涝出现频率加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