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安徽省伏旱特征及预报研究
被引:6
作者:

田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

徐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台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安徽省;
伏旱;
气候预测;
EOF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安徽省35个代表站1961—2003年6~8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及1961—2002年逐月北半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地面气压场及热带太平洋海温场资料,采用EOF和最大熵谱,分析了安徽省伏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伏旱有全省型、北部型、南部型及中部型等几种主要空间类型,全省型伏旱发生的主周期为6~8年,次周期为2~3年。将EOF的前三个时间系数作为预报对象,利用相关普查筛选出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的前期环流、海温等物理因子,建立预报方程,然后将预报出的时间系数再恢复成降水场,由此建立一套适用于区域干旱的场预报模型。对2001—2003年的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安徽大部分地区的旱涝趋势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在强度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淮河大水年的地热涡活动特征及预测途径探讨[J]. 高原气象, 2005, (01) : 112 - 116张拥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汤懋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2] 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J]. 高原气象 , 2004, (04) : 417 - 428钱永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周宁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毕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 [3]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01) : 68 - 74黄燕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钱永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 [4]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J]. 大气科学, 2003, (06) : 992 - 1006张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预报方法研究[J]. 高原气象, 2003, (02) : 147 - 154丁太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胡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马晓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盛绍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刘惠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荀尚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6]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J]. 大气科学 , 2003, (01) : 36 - 52孙淑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淑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7] 1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初探[J]. 高原气象, 2002, (03) : 243 - 250张培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何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许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8]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J]. 气象学报, 2001, (05) : 569 - 577张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一种改进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新思路[J]. 高原气象, 2001, (01) : 36 - 4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韦志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成因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03) : 331 - 33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寿绍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