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8
作者
汤维祺 [1 ]
周夷 [2 ]
孙可哿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
D O I
10.19511/j.cnki.jee.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
F752.8 [地方对外贸易]; F127 [地方经济];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差异性,而目前节能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对区域间差异的考虑,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地区贸易隐含碳调入、调出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我国各省(市)贸易隐含碳流量,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重工业密集型地区和加工贸易密集型地区碳排放调入、调出均高于其他地区,并且基本均为隐含碳净调出地。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贸易隐含碳净调出地趋向于少数几个重工业密集型省市和加工贸易密集型省市。在重工业密集型地区和加工贸易密集型地区,规模效应均对贸易隐含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加工贸易密集型地区则存在较大的技术效应,其对贸易隐含碳排放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技术改进降低这些地区的贸易隐含碳调出,但在长期内需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低碳贸易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 [J].
闫云凤 ;
赵忠秀 ;
王苒 .
世界经济研究, 2013, (06) :54-58+86+88
[2]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贸易调整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 [J].
周新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17-24
[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J].
魏本勇 ;
方修琦 ;
王媛 ;
杨会民 ;
张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4) :413-419
[4]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J].
陈迎 ;
潘家华 ;
谢来辉 .
经济研究, 2008, (07) :11-25
[5]  
2002年中国地区扩展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应用.[M].李善同; 彭志龙;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  
中国能源报告.[M].魏一鸣等著.科学出版社.2008,
[7]  
Impact of inter-sectoral trade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O 2 emis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 and US.[J].Jie Guo;Le-Le Zou;Yi-Ming Wei.Energy Policy.2009, 3
[8]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energy use in Brazil from 1970 to 1996.[J].Ulrike Wachsmann;Richard Wood;Manfred Lenzen;Roberto Schaeffer.Applied Energy.2008, 4
[9]   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J].
Li, You ;
Hewitt, C. N. .
ENERGY POLICY, 2008, 36 (06) :1907-1914
[10]   Pollution embodied in trade: The Norwegian case [J].
Peters, Glen P. ;
Hertwich, Edgar G. .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2006, 16 (04) :37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