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亲和与不亲和授粉后柱头和花粉管中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7
作者
高新起
王秀玲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山东曲阜,山东曲阜
关键词
荞麦; 亲和授粉; 不亲和授粉; 柱头; 花粉管; ATPas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7 [荞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nth.)pin型植株分别进行亲和授粉和不亲和授粉后的柱头、花粉粒、花粉管进行了ATPase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1)亲和授粉和不亲和授粉后0.5h,柱头细胞的ATPase活性反应水平较低或基本无酶活性;柱头表面、柱头上附着的花粉粒内ATPase活性在不亲和授粉时较低,亲和授粉时较高,花粉粒内ATPase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和精子细胞;(2)授粉后1.5h,不亲和授粉的柱头细胞及花粉管的ATPase活性均较低,花粉管停止生长,细胞质开始解体;而亲和授粉的柱头细胞及花粉管的ATPase活性均较高,ATPase主要定位于柱头细胞的质膜、胞基质以及花粉管的壁、质体的膜、高尔基体、线粒体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部位ATPase活性的差异,我们认为荞麦发生自交不亲和时,花粉管在花柱中停止生长不仅是因为花粉管得不到花柱中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可能也与花粉管自身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Differential synthesis of RNA in self- and cross-pollinated styles of Petunia hybrida L.[J] . J. A. W. M. Donk. &nbsp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