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粮食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差异分析——基于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视角

被引:12
作者
孙晶晶 [1 ,2 ]
赵凯 [1 ,2 ]
牛影影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利益补偿; 区域差异; 指标体系; 熵权法;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7.0054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和理念之一,其中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与平衡区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发展现状,从构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综合运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及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模型及其比较方法,并根据2004-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粮食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且主销区最高,主产区次之,平衡区最低;三大粮食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际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发展不平衡。因此,今后应建立粮食主产区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完善其运行模式,激励耕地使用者不断提升土壤肥力,调整作物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81 / 5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甘肃省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 [J].
李洁 ;
赵锐锋 ;
谢作轮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68-175
[2]   基于产销平衡视角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J].
李丰 .
江苏社会科学, 2015, (06) :50-56
[3]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空间格局演变 [J].
吴建寨 ;
张建华 ;
孔繁涛 .
农业技术经济, 2015, (11) :46-52
[4]   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运行机制研究 [J].
赵凯 ;
张瑞 ;
曹慧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6) :960-967
[5]   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J].
任崇强 ;
翟国方 ;
吴云清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10) :11-19
[6]   基于MFA和DEA的区域经济环境效率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J].
费威 ;
刘心 ;
杨晨 .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3797-3807
[7]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 [J].
李媛 ;
任保平 .
经济学家, 2015, (01) :42-49
[8]   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研究 [J].
乔鹏程 .
河南社会科学, 2014, 22 (06) :81-84
[9]   粮食跨区交易: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 [J].
张海姣 ;
张征 ;
张正河 .
经济体制改革, 2013, (04) :85-88
[10]   中央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 [J].
魏后凯 ;
王业强 .
经济学动态, 2012, (11) :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