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有、“三资”工业企业效率差异演变看我国体制转轨

被引:2
作者
李菁
机构
[1]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转轨经济; 企业效率; DEA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DEA方法度量并比较了1999~2007年国有和"三资"工业企业的效率及其动态演化特征,发现国有工业企业和"三资"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国有工业企业综合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受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提高带动的影响。"三资"工业企业综合效率下降,主要是投入规模效率和投入可处置度水平下降引起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制造业企业相对效率的度量和比较及其外生决定因素(2000—2004) [J].
刘小玄 ;
李双杰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43-868
[2]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3]   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J].
徐晓东 ;
陈小悦 .
经济研究, 2003, (02) :64-74+93
[4]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 [J].
孙永祥 ;
黄祖辉 .
经济研究, 1999, (12) :23-30+39
[5]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 Rolf F?re,Shawna Grosskopf,Mary Norris,Zhongyang Zhang.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4 (1)
[6]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 . G. E. Battese,T. J. Coelli.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