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时间尺度环流效应:单场降水δ18O对复合水汽来源的示踪

被引:17
作者
陶涛 [1 ,2 ]
谭明 [1 ]
段武辉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同位素效应; 雨水; 雨量; 短时间尺度; 季风区; 超导态; 自然区; 水汽来源; 北京石花洞; 示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正>大气降水δ18O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是与时间相关的重要环境同位素效应。谭明[1]于2009年提出另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同位素效应假说——"环流效应",以解释大区域表现一致的中国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比值10~100年尺度的变化,并推测其记录了印度洋/太平洋海区大气环流彼此消长的过程。其后,在中国季风区降水δ18O年际变化的观测数据中,也发现环流效应的事实[2],即远源印度洋水汽输送较强时(如2005年),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δ18O整体较轻,而近源太平洋水汽输送较强时(如2006年),降水δ18O整体较重。
引用
收藏
页码:615 / 61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J].
孙军 ;
谌芸 ;
杨舒楠 ;
代刊 ;
陈涛 ;
姚蓉 ;
徐珺 .
气象, 2012, 38 (10) :1267-1277
[2]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3]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孙继松 ;
何娜 ;
王国荣 ;
陈明轩 ;
廖晓农 ;
王华 .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218-225
[4]   不同水汽来源对湖南长沙地区降水中δD、δ18O的影响 [J].
吴华武 ;
章新平 ;
关华德 ;
孙广禄 ;
黄一民 ;
张婷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8) :1404-1414
[5]   中国东部季风区大气降水δO的特征及水汽来源 [J].
柳鉴容 ;
宋献方 ;
袁国富 ;
孙晓敏 ;
刘鑫 ;
王仕琴 .
科学通报, 2009, (22) :3521-3531